关于老百姓的成语_描写百姓的成语(2)

含蓼问疾——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

壶浆箪食——浆:汤;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食:食物。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,犒劳军队。形容百姓欢迎军队。

化驰如神——化:以恩德感化;驰:疾速奔走。旧时比喻道德教化深受百姓欢迎,施行极为迅速。

化民易俗——教化百姓,改变风俗。

荒淫无道——荒淫:淫乱无度;无道:不讲道义。多指君主生活靡烂,重用奸佞,残害忠良,奴役百姓。

黄冠草服——粗劣的衣着。借指平民百姓。有时指草野高逸。

黄冠草履——粗劣的衣着。借指平民百姓。有时指草野高逸。同“黄冠草服”。

黄冠野服——粗劣的衣着。借指平民百姓。有时指草野高逸。同“黄冠草服”。

祸国殃民——祸、殃:损害。使国家受害,百姓遭殃。

击壤鼓腹——击壤: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;鼓腹:鼓起肚子,意即饱食。形容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乐业。

急吏缓民——对官员严格,对百姓宽和。

济世安民——使国家得到治理,百姓安居乐业。

渐仁摩义——渐:浸润;摩:磨砺。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。

谏鼓谤木——谏鼓: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,让百姓击鼓进谏;谤木: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,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。指广开言路,听取各方意见。

节用爱民——节省开支,爱护百姓。

节用爱人——节约用度,爱护百姓。

劫富救贫——劫:强取;救:救助。夺取富人的财产,救助穷苦百姓。

敬天爱民——敬奉天命,爱护百姓。

纠合之众——指纠集起来的百姓。

救民济世——挽救天下,拯济百姓。

救民水火——水火:比喻深重的灾难。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。

救世济民——挽救天下,拯济百姓。

开国济民——开国:创建国家;济:救助。开创大业,救济百姓。

叩阍无路——叩:敲。阍:宫门。无法敲到宫廷的门。形容百姓无处伸冤。亦作“叩阍无计”、“叩天无路”。

壸浆箪食——原指竹篮中盛着饭食,壶中盛着酒浆茶水,以欢迎王者的军队。后多用指百姓欢迎、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。

黎民百姓——指普通老百姓。

利以平民——平:治理。用对百姓有利的事情,来治理百姓。

路叟之忧——指百姓的疾苦。

民不聊生——聊:依赖,凭借。指老百姓无以为生,活不下去。

民和年丰——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

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——由:顺从;之: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。老百姓只可以让他们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去做,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。

民疲师老——民:民众;疲:疲乏;师:军队;老:衰竭。部队士气衰落,百姓疲惫不堪。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、人民极其疲劳。

民穷国困——百姓穷困,国家困难。

民为邦本——邦:国家。百姓是国家的根本。

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——邦:国家。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只有根本稳固,国家才能安宁。

民无常心——指随着社会治与乱的变化,百姓的心意亦会随之发生变化。多指百姓在政治腐败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时,必然起来反抗。

民无噍类——噍类:指能吃东西的动物,特指活人。老百姓没有活路了。

民心不一——老百姓思想不一致。

民心无常——常:长久。百姓的思想没有经久不变的。指民心将随着政治的清明与昏暗发生变化。

民怨神怒——百姓怨恨,天神愤怒。形容作恶太甚,引进极大愤怒。

明教不变——教令明确,让老百姓有所适从,便不会发生变乱。

谋及庶人——谋:计谋,商议;庶人:百姓。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。比喻广泛征求意见。

纳民轨物——纳:容纳;民:老百姓;轨:法度;物:器物。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、惜用器物的正道。

虐人害物——虐:残暴,侵害。指残害百姓。

攀车卧辙——攀住车子,横卧车道。指百姓挽留清廉爱民的官吏。

匹夫小谅——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。

匹夫之谅——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。同“匹夫小谅”。

平民百姓——指普通百姓。

平头百姓——指普通百姓。

弃子逐妻——弃:抛弃;逐:驱赶。抛弃子女赶走妻子。形容百姓生活困苦,妻离子散。

求民病利——病:病苦,痛恨。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。形容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。

畎亩之忠——畎亩:田野,借指民间。旧时指百姓对君主所尽的忠诚。

人不聊生——聊:依赖,凭借。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。

三徙成都——相传舜三度迁移,百姓慕德而从,所至处自成都邑。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。

三徙成国——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。同“三徙成都”。

伤化虐民——伤:伤害;化:风俗;虐:残害。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,残害平民百姓。

上下交困——指国家和百姓都处于困难的境地。

神怒民叛——天神愤怒,百姓背叛。形容作恶太甚,引进极大愤怒。

神怒人弃——指罪恶极大,以至天神震怒,被百姓抛弃。

升斗小民——家里没有多存粮食。比喻贫穷的老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