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纲五常 成语解释

成 语

三纲五常

成语读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
成语解释 三纲: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;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;也指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封建礼教提倡的道德规范。
常用程度 常用
感情色彩 中性词
成语结构 联合式
成语用法 作主语、宾语;指封建的道德规范。
产生年代 古代
典故出处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:‘所因,谓三纲五常也。’”
成语例句 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~是维系社会的传统观念;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是人生哲学的根本。”
近 义 词 清规戒律 三从四德
反 义 词 大逆不道 离经叛道
英文翻译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(ruler guides subject,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)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
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,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,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。于是专心著述,编辑整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,同时又开坛讲学,与弟子们坐而论道,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。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