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国三公 成语解释

成 语

一国三公

成语读音 yī guó sān gōng
成语解释 公:春秋战国时对诸侯国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政出多门。
常用程度 常用
感情色彩 贬义词
成语结构 偏正式
成语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政出多门。
产生年代 古代
典故出处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成语例句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74回:“武夫当道势汹汹,~谁适从。”
近 义 词 政出多门
英文翻译 state with three rulers
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,晋献公宠幸骊姬,欲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。骊姬设法把申生、重耳、夷吾送到边疆镇守,派土伪为他们建城堡,土伪十分为难,只好草草了事,说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,不知道听谁的好。不久晋献公杀申生,重耳与夷吾外逃。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