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有三字的成语(3)

包含有“三”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:

三命而俯——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,态度也愈加谦虚。

三媒六证——旧时婚姻,由父母包办,还必须有媒人介绍。表示郑重其事。

三马同槽——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。也泛指阴谋篡权。

三六九等——指等级和类别多,有种种差别。

三令五申——令:命令;申:表达,说明。多次命令和告诫。

三老五更——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。

三街六巷——泛指大街小巷。

三教九流——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。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。

三缄其口——缄:封。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。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。

三魂七魄——魂: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;魄: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。道家语,称人身有“三魂七魄”。

三皇五帝——三皇:伏羲、神农、黄帝;五帝:少昊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。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。后借指远古时代。

三户亡秦——三户:几户人家;亡:灭。虽只几户人家,也能灭掉秦国。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,有暴力的必胜信心。

三过其门而不入——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
三顾茅庐——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
三姑六婆——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。

三更半夜——一夜分为五更,三更是午夜十二时。指深夜。

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——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。

三纲五常——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
三复斯言——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
三坟五典——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。

三分鼎足——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
三翻四复——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。

三番五次——番:遍数。一再,多次。

三对六面——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,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。

三迭阳关——三迭:反复歌唱某一句;阳关:古关名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。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。后也比喻离别。

三寸之舌——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
三寸鸟,七寸嘴——比喻能说会道(多用于讽刺)。

三寸不烂之舌——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
三从四德——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。

三朝元老——元老:资格最老,声望最高的老臣。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。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。

三长两短——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。特指人的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