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有三字的成语(4)

包含有“三”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:

三茶六饭——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。

三差两错——比喻偶然的差错。

三曹对案——指审问对质。

三班六房——三班:指皂、壮、快班,均为差役;六房:指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房,均为书办胥吏。明、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。

三百六十行——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。

入木三分——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,木工刻时,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。形容书法极有笔力。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。

日上三竿——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——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
欺三瞒四——一再欺骗隐瞒。

拿三搬四——比喻不服从调派。

孟母三迁——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,三次迁居。

屡次三番——许多次。形容反复多次。

六韬三略——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:都是古代的兵书。后泛指兵书、兵法。

六街三市——六街: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;市:古代称早晨、中午、傍晚为三时之市。泛指大街小巷。

两面三刀——比喻耍两面派手法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
连中三元——三元:科举制度称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、会元、状元,合称“三元”。接连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。

利市三倍——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。

拉三扯四——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。

犒赏三军——犒:以财物或食物慰劳、鼓励。三军:春秋时称中军、左军、右宫为三军;后统称军队。现指陆、海、空三军。指奖赏、慰劳军队将士。

举一反三——反:类推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

九流三教——泛指宗教、学术中各种流派。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。

九烈三贞——贞:贞操;烈:节烈。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。

接三连四——接连不断。

接二连三——接连不断。

狡兔三窟——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。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。

颊上三毛——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。

几次三番——番:次。一次又一次。

火冒三丈——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
喙长三尺——喙:嘴。嘴长三尺。形容人善于辨说。

虎生三子,必有一彪——比喻众多子女之中,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。

红日三竿——指天已大亮,时候不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