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释义】
兼听:多方面听取。明:明辨。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,才能明辨是非。
【用法】
可用来劝告他人,或用于自勉。与“广开言路”近义。通常与“偏听则暗”连用。
【出处】
这则成语出自《资治通鉴·唐记·太宗贞观二年》:“上问魏征曰:‘人主何为而明,何为而暗?’对曰:‘
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’”
【成语故事】
唐高祖李渊死后,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当了皇帝,史称唐太宗。他任命很有政见的魏征为谏议大夫。魏征直言敢谏,因此在朝中有很高的威信,很受唐太宗的敬重。有一次,唐太宗问魏征:“做皇帝的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优点才能称为贤明?又是由于什么样的过失而使他糊涂?”魏征答道:“贤明的皇帝之所以贤明,是因为能广泛听
取各方面的意见;而有些皇帝之所以糊涂,是因为他们只爱听少数人的话。”魏征还以贤明的古帝尧、舜为例,说他们因为善于听取来自四方、特别是下层人民的意见,所以能够战胜敌人,保住了天下。他又以秦二世、梁武帝和隋炀帝为例,说他们因为偏听偏信,自己又不去了解实情,不知道国家的状况,结果都遭到亡国的命运。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,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,不禁点头称赞道:“太好了!太好了!”
以人为镜
魏征,字玄成,唐初著名政治家。他为人直率,好犯颜直谏,前后陈谏二百余件,深为太宗所器重。他曾劝太宗以隋朝灭亡为借鉴,认为君好比舟,民好比水,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,必须“
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”。魏征死后,唐太宗十分怀念他,说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见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。魏征殁,朕亡一镜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