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前,宋国有一个人,家里养了一大群猴。日子久了,他就能猜得到猴子的心意,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。因为他太喜欢猴子,人们便称他狙公。
狙公为了养活那群猴,甚至不惜减少家里人的口粮。但因为猴子太多,消耗大,渐渐地粮食不够吃了,他不得不想法限制猴子的食粮。一天,狙公把猴子们召集拢来,对它们宣布:“从今天起,按定量给你们分配山栗。每天早晨三个晚上四个,你们同意吗?”
猴子听了,认为分的山栗太少,颇为不满,纷纷起来,向狙公“吱吱”大叫,表示抗议。
狙公很聪明,熟悉猴子脾气,知道如何对付它们。等猴子们吵闹一阵后,他又不慌不忙地说:“既然你们不满意,那么就增加一点,改为每天早上四个,晚上三个,这样总可以了吧?”
猴子再机灵,也不过是畜生,不会算计。听说早上由三个山栗改为四个,便以为口粮有所增加,于是坐了下来,不再吵闹。
含义及用法:后人用“狙公分栗”的典故形容聪明人善于用手段驾驭他人;又用“朝三暮四”的典故形容反复无常。
注:狙,就是猴子。山栗,即橡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