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事武备(4)成语故事

就在孔子会见老子的那一年底,郑国的大夫子产死了。郑国人都伤心流泪,也有哭得好像死了亲人似的。孔子一听到子产死了,也哭起来。他说:“他真的就像我所想念的古代爱人民的贤人!”孔子很钦佩子产,也跟他见过面,像尊敬老大哥那样尊敬子产。在想法上也多少受了他的影响。比方说,郑国遭到了火灾,别人请子产去求神,还说:“要不然,接着还会发生火灾。”子产可不答应。他说:“天道远,人道近;我们要讲切近百姓利益的人道,不讲渺渺茫茫的天道。”郑国有了水灾,别人又请他去祭祀龙王爷。子产又不答应。他说:“我们求不着龙,龙也求不着我们。谁跟谁也不相干。”孔子在讲天道、人道方面是跟子产相像的。

鲁昭公被季孙如意撵出去的时候,孔子才三十五岁。那时候,“三桓”争权,鲁国很乱,齐景公正想做一番事业。孔子就到了齐国,想实现他的理想。齐景公对他很客气,还想重用他。他先探听晏平仲的意见。晏平仲虽然挺佩服孔子的人品和学问,可是不赞成他的主张。他对齐景公说:“孔丘那一派讲究学问的人有两种毛病,一种是太清高;一种是太注重礼节。太清高了,就看不起别人,像这种自命不凡、举动傲慢的人,就不能够跟底下的人打成一片。国家大事几个人哪办得了?这是一点。太注重礼节,就顾不到穷人的生活。咱们齐国人,一天忙到晚,还得处处节省,才能够勉强过日子。他们哪儿有闲工夫,哪儿有多余的钱,去琢磨琐琐碎碎的礼节跟那些又细致又麻烦的仪式呢?孔丘出来的时候,车马的装饰可讲究了;吃饭的时候,对于饮食式样的那份讲究,就更不必说了。走路得有一定的样儿;上台阶得有一定的步法。人家连衣服都穿不上,他还要在那儿讲究礼乐;人家没有房子住,他还要叫人讲究排场,倾家荡产地去办丧事。要是咱们真把他请来治理齐国,老百姓可就要让他弄得更穷了!”晏子和孔子的主张不同,两个人合不来。晏子对孔子的态度是:恭敬他,可是远远地躲着他。齐景公后来也就没用孔子。